本港早前有音樂節派對參加者,懷疑受到現場舞台紫外線燈光設備照射,角膜灼傷,患上俗稱「雪盲症」的光害性角膜炎。雪盲症顧名思義,最常發生在容易反射強烈太陽紫外光的雪地之餘,但其實水面、金屬表面,反射紫外光導致雪盲症的機會亦甚高。雖然雪盲症的症狀一般比較短暫,但雙眼長期暴露強烈紫外光下,亦機會增加患上白內障、黃斑病變等嚴重眼疾風險。所以,冬日去滑雪等戶外活動時,謹記做足護眼措施。

撰文:醫善同行醫學顧問、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

雪盲症是指眼睛受到強光刺激引起的視力受損,令角膜被灼傷。雪盲症的症狀及受損程度隨接觸時間、角度而增加,即使短短一秒的強光,亦有機會灼傷角膜;不過症狀未必會即時出現,可以在數小時後才發生,症狀包括流眼水、畏光、紅腫、疼痛、頭痛、視力模糊,甚至短暫性失明。

雪地對陽光反射率達95%,幾乎等同直視太陽,所以很多灼傷個案,都與滑雪有關,故名「雪盲症」。但由於所有物質都可以反射太陽紫外光,所以任何能夠反射強烈紫外光的表面,都有雪盲症風險,例如水面、高山或金屬表面等。

除了戶外,部分室內條件也可以存在強烈紫外光,例如燈光設備、曬日光燈,甚至近年流行的紫外線消毒燈,若使用不當,也有機會中招。所以,部份大型嘉年華、音樂節等燈光效果強勁的地方,也有潛藏風險。

一般來說,角膜若非嚴重曬傷,大多於數天或數周後自行修復,症狀也會減退。若患者眼睛持續不適,建議求醫,醫生一般會處方眼藥水或消炎藥物治療。話雖如此,但市民不宜掉以輕心,因為一瞬間的強光,已有機會造成可怕意外;尤其滑雪期間被強光照射,即使一至兩秒的短暫時間,在高速滑行中亦可能與其他人發生碰撞。

踏入滑雪季,除了要有齊全裝備,選購滑雪鏡時,宜選擇可阻擋100%紫外線(UV400)的鏡片,雪鏡要貼合臉部,且應選偏深色的鏡片,因淺色鏡片透光率較高,未能阻擋紫外線。鏡片顏色以茶色為佳,減少顏色失真。

此外,很多人進行戶外活動時,也要留意眼睛更的防曬功夫。眼晴長期暴露於紫外光下,有機會造成眼睛的各種病變,例如白內障、黃斑病變或翼狀胬肉等。因此,戶外工作者、水上活動愛好者更要留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