鼻塞並不一定是鼻敏感或感冒引起,其實有機會與鼻腔結構有關,稱為「鼻中膈彎曲」,導致兩邊鼻孔不對稱,造成長期鼻塞。鼻中膈彎曲與鼻敏感不算難分,前者經常單邊鼻孔堵塞,亦未必有鼻水。不過香港人大多有鼻敏感,若同時有鼻中膈彎曲及鼻敏感,除了有機會混淆兩者,症狀亦加倍難受。勿以為鼻中膈彎曲最多「抖氣」辛苦些,嚴重者可增加睡眠窒息症風險。經常鼻塞人士建議做檢查作出診斷。

撰文:醫善同行醫學顧問、耳鼻喉科專科醫生周順傑

每個人都有兩側鼻孔,隔開兩邊鼻孔、位於中間的組織是由軟骨及硬骨組成的鼻中膈,正常應該是垂直結構。雖大部分人的鼻孔未必完全兩邊對稱,但鼻中膈若明顯向一邊彎曲,甚至「S」型結構,都會導致兩邊鼻孔大小不一,稱之為鼻中膈彎曲。除了先天成因,後天的創傷也會導致此情況。

輕微的鼻中膈彎曲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可以無需理會或治療。當患者有明顯病徵,例如長期鼻塞、呼吸不順、頭痛,甚至出現睡眠障礙,困擾日常生活,就需要正視。以鼻塞為例,鼻中膈彎曲的患者,較窄的一側鼻孔會容易堵塞,而較闊的一邊鼻孔亦容易出現下鼻甲肥大,最終情況就是兩邊鼻孔齊齊堵塞,此類患者特別難受。

除了鼻塞,乾燥季節亦較容易流鼻血,甚至易引致鼻竇炎。本身有鼻敏感的患者,誤以為鼻塞是敏感引起,直到求醫時檢查始發現有鼻中膈彎曲問題。

大多患者皆是無法忍受經常鼻塞帶來的痛苦而前來求醫,目前診斷鼻中膈彎曲多數用內窺鏡檢查。若情況不算嚴重,可用藥物紓緩症狀,但始終治標不治本。要矯正鼻中膈彎曲問題,可選擇手術治療,這亦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手術之一,手術以內窺鏡輔助進行,將鼻中膈矯正及復位;若同時有下鼻甲肥大,可同時進行縮減手術。術後,醫生會在鼻腔內放置敷料止血,當移除敷料後,患者的呼吸會明顯通暢。

值得留意的是,鼻中膈彎曲手術是解決該症帶來的鼻塞問題,由鼻敏感引起的流鼻水及打噴嚏就要對症下藥,例如用鼻敏感藥去紓緩症狀。

雖然鼻中膈彎曲多數是先天引致,但進行劇烈運動,例如球類或接觸性運動時要小心保護鼻子,以防因為外力撞擊導致鼻中膈彎曲或鼻樑斷裂。長期鼻塞者若有懷疑,建議及早尋求耳鼻喉科醫生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