適齡生育的女性近乎每個月出現一次經期,看似是身體的「例行動作」,但亦不宜掉以輕心。只因經血過多可能導致貧血,而嚴重貧血足以威脅性命。應對經血過多,首要找出病因,對症下藥。
撰文:醫善同行醫學顧問、婦產科專科醫生李文軒
月經近乎每個月來一次,如何得知經血算是過多?普遍而言,女性如果每月流失約60至80cc以上經血,會被視為經血過多。經血量難以收集和量度,主要靠著病人覺察異樣,適時求醫。具體而言,婦女可以留意經血量或血塊有否較之前異常地增加,或注意到自己需要更頻繁地更換衞生巾等等。
當經血流失過多,直接出現的反應就是貧血。貧血是指血液中的紅血球或血紅素過低。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,成年男性血紅素低於13g/dL、女性低於12g/dL,就稱為貧血。貧血輕則令病人經常疲累及頭暈,重則危及性命,當婦女懷疑自己經血過多,甚至自覺問題已經影響生活及健康,就該考慮求醫。
如果病人懷疑經血過多而求診,醫生會進行臨床診斷及展開評估,例如驗血和進行超聲波等婦科檢查。如有進一步需要,更可以進行電腦掃描、磁力共振、抽取組織化驗等。醫生作出以上安排,最大目的是揪出經血量異常的病因。
常見成因包括:
1.婦科疾病(例如子宮內膜異常、子宮瘜肉、子宮肌瘤、子宮腺肌症)
2.荷爾蒙失調
3.藥物影響
4.凝血問題
當透過診斷及檢查,找出經血過多的病因,就可以按實際情況對症下藥,主要治療方向如下:
1.止血及補血:安排止血藥,同時以鐵丸等藥物為病人補血
2.控制出血:安排含有黃體酮及雌激素的荷爾蒙藥物,減少病人的出血量。或者放置藥性子宮環,在有效期內持續於病人體內滲出黃體酮,管控經血流量。
3.手術:針對子宮瘜肉/宮腔內肌瘤,可以考慮進行無創宮腔鏡切除術。至於宮腔外肌瘤,可以採用微創/開腹(開大刀)處理方案。對於腺肌瘤/子宮肌瘤,可考慮以HIFU(高能量聚焦超聲波)處理。而最徹底的治療手術就是全子宮切除,適用於沒有生育打算的婦女。此手術可考慮以微創/開腹方式進行,視乎病灶大小及病人適合度。
曾有病例是一名年逾30歲的婦女,因自覺經血量多及時常疲倦而求醫,對方求診時表面一切如常,但檢查後發現其血紅素低於3g/dL,意味着她體內血液大量流失,嚴重貧血。於是立即安排對方入院直接輸血,在進一步檢查後成功發現病因,原來對方子宮內膜出現多粒肌瘤。在移除肌瘤後,病人經血量逐漸回復正常,貧血情況亦隨之改善。
坊間有說法指食用所謂「補品」(例如雞精及燕窩),以圖自行「補血」。在西醫角度,不會建議病人自行服食補品「補血」,只因各式補品有機會存有不同的激素,隨時刺激行血量,令病人身體流失更多血,最終可能弄巧反拙。如欲為病人「補血」,當務之急是減少出血,同時亦可讓病人透過均衡飲食及作息有序的生活,逐漸恢復,自然「回血」。